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千元起步的宠物门诊 石景山一感染者宠物猫今日解除隔离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28 38


千元起步的宠物门诊

朋友圈里都是自家宠物的照片,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撸猫,双十一都要先给猫囤好猫粮和玩具,然后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孤身一人打拼的城市里,她已经把猫看成和自己最亲近的存在。

像张宁这样与宠物相伴的年轻人,在大城市里比比皆是。最近三年,城镇养宠比例已经从10%上升至17%,宠物经济的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在这个早期市场里,标准和秩序还尚未建立,宠物看病贵,品牌选择困难,也成为了养宠青年们共同的烦恼。在这个养宠青年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拟人化、全方位的宠物服务时,品牌和平台应当拿出怎样的产品,才能承接住这波机会呢?

宠物看病,既难且贵

两年前,张宁的猫得了一场大病,险些去世,即使经过好几个月的精心照顾,但仍然花了两万多元。

“宠物看病,比人还贵。”这是张宁带猫看病之后的最大感想,检查贵,药也要贵,即使是最基础的检查单都要几百起步。

养猫几年,张宁带着猫猫去过不少次医院。她很快就发现,因为宠物没法像人一样说出自己哪里不舒服,所以基本上只要去看病,就必须要做全套的检查。她之前常去的医院,一套生化血常规+B超,就差不多600元了,这还仅仅只是检查的费用。

对这些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而言,动辄上千的医药费并不是一笔小的开销。更重要的是,宠物和人不一样,没有保险。张宁自己日常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看病全部报销,但宠物没有保险,这些花销都是实打实的。

她之前也去看过一些市面上推出的宠物保险,但基本上只能在合作的医院里报销,更重要的是保额都很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她曾经买过某家知名保险公司出过的宠物保险,但该保险的门诊最高保额只有2000,而且只能报销检查费用。

”2000块钱能干什么,检查费都不止这个数。“这样的产品,在张宁看来,丝毫不能解决她的实际需求。

另一个困扰宠物家长们的点则在于,怎么样才能找到优质的医院?

”其实找医院,最重要甚至不是技术,而是医生的医德。“张宁在带猫就医时,就见过有的医生,会给开一堆不必要的检查和药。

虽然在北京,宠物医院不少,在家附近看病也很方便,但要马上在众多机构中找出一个靠谱的医院,却并不容易。更何况,宠物医院基本上都是私立的,并且也并没有一个榜单和标准。张宁告诉20社,他们基本上靠的都是“别人推荐,口口相传”。

据《2020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统计,宠物医疗以23%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宠物消费市场中第二大消费类型。但昂贵的开销,不明确的标准,让养宠一族头疼不已。

在这样的现状下,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的介入,可能会是帮助宠物家长们判断病情、选择医院的解决之道。

比如百度在今年6月就上线了私人宠物医生,为用户提供免费线上咨询和线下到店体检。

而京东则还要更进一步,今年10月将此前的安心养宠战略进一步升级,在此前线上私人问诊的服务基础上,依托全职宠物医生、合作宠物医院和3000多名注册线上宠物医生,建立了包括7个科室的线上医院,并构造了覆盖专科专病中心、诊前咨询、诊后管理、线上复诊、到院就诊检查等全套服务,这也是首家取得牌照的宠物互联网医院。

京东零售宠物业务总经理刘露提到,建立互联网宠物医院的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解决宠物家长们看病难的痛点。

“之前为什么在线下看病会有被坑的感觉,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但在互联网医疗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咨询多个专家去判断诊疗是不是合理的。”

刘露告诉36氪,明年他们还会上线线上处方的功能,让用户在线上就能解决部分轻症,尤其是那些处在低线城市,缺乏足够医疗资源的养宠族,同时也会筛选出第二批的线下严选医院,用户也同样可以在线上转到这些已经筛选过的宠物医院。

针对此前提到的另一个痛点——检查和药物花销巨大,难以负担的问题,与京东健康宠物医院同时上线的,还有专门打造的宠物医疗卡,简单来说,就是京东金融、京东宠物、国内平安财产保险三方合作的宠物医保卡。

刘露透露,此次上线的宠物医疗卡分成两档,保额分别为5000元和1万元,赔付的比例则可以达到80%,是目前业内的最高标准。对比市面上的竞品,这一保额和标准,已经可以基本满足用户日常看病的需求。

年轻人,为宠物买单

对于张宁来说,在猫生病时精心照顾,保证自家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过是最基本的要求。

即将到来的双十一里,她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除了必囤的猫粮,她还要买宠物马桶以及各种猫玩具,而她自己则只打算买一件羽绒服。

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但要给自家猫狗过最好的生活,是养宠人群常有的心态。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宠物食品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养宠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达6653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在豆瓣的爱猫生活小组里,一位养猫的用户发帖统计了自己过去一整年的花销,光是猫粮就已经花掉了1万五。

“不算以为月均两百,一算发现年年过万”,是养猫年轻人的常态。这还不包括给猫买的保健品、玩具、生活用品等等。无怪乎有猫奴将养猫称之为“行走的碎钞机”。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心甘情愿地为“主子们”买单。2019年双十一最受欢迎进口商品榜单上,猫主粮力压婴幼儿奶粉登顶第一,一个庞大的蓝海新市场,也由此被撑了起来。此前《青山资本2020国内快消品早期投资机会报告》中提到,宠物市场已超过2000亿,整体增速达到了20%。

千亿新市场,也引来了各大玩家的跟进。国产商家的跟进是最明显的趋势,张宁告诉36氪,以前她基本上都会买进口猫粮,这两年出了相当多的国产宠物粮品牌,如今除了冻干,她已经把其他的猫粮都换成了国货。

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宠物行业一共发生了25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了60.56亿元。

资本躬身入局,平台也在加大投入。腾讯投资了“宠幸宠物”,百度6月上线了“选买养医”的私人宠物服务,今年两大电商巨头天猫和京东都已经将宠物升级成了一级类目,建立了独立的业务部门。

但一个新爆发的市场,往往也会存在着野蛮生长期的诸多问题。

就像此前提到的宠物医疗赛道,目前在标准化和透明化上有所匮乏,监管相对也没有那么严格。

在整个宠物经济市场里,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近两年虽然新品牌迭出,但“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体系也非常混乱”,而光靠资本的力量,很难让市场进入理性的成长。

对消费者而言,这就需要有平台作为第三方,去参与到产业链的标准化和透明化,让他们能够买到安心的产品。

在这一点上,拥有全国最大自营式供应链的京东,这两年一直在跟品牌和工厂联合建立业内标准。这两年,京东已经推出了“不爱吃就退”、“萌宠安心尝”等服务,还将退换货的时长延长到了15天,确保用户的购买体验。

在今年10月的安心养宠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京东宠物也推出了主粮推优品质认证,并跟多家权威机构和主流品牌正式发起成立了“安心养宠品质联盟”,以帮助用户筛选出优质的宠物粮品牌,降低踩雷踩坑的风险。

全周期服务,双十一倍杀

在社交平台上,常常会有人感叹,过得还不如别人家的一只狗。这固然是一种调侃,但难以否认的是,如今养宠的标准,已经越来越向“养孩子”看齐。

生病要去专门的医院,每年要做定期的体检,日常要吃进口的食品,心情不好了甚至还要去做心理辅导。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将养猫养出了一种带娃的感觉。

正因如此,宠物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新消费的一个主要阵地,他们想要的不只是最基础的让宠物吃饱喝足,而是一种越来越趋近于人的高标准服务。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宠物服务场景也在不断丰富和延伸的本质原因。

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宠物赛道的京东,这两年显著地在线上和线下都加重了投入。相比宠物垂直电商,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积累多年,拥有5亿多活跃用户的京东,显然具备更成熟的服务能力和流量扶持能力。

升级为一级类目后,京东宠物在半年内打造了一个覆盖了线上和线下的一站式宠物服务平台。

今年上半年,京东宠物在线下布局了o2o门店,目前已经覆盖了80%的高线城市,未来还会向店仓一体的方向发展。

此次打造线上的宠物互联网医院,京东更是动用了健康和宠物两个事业群跨部门合作,将原先线上互联网医疗的经验突破,和多年搭建的宠物产品供应链共同整合,来搭建这个新的场景。

而在京东最擅长的电商服务上,今年5月发布安心养宠战略时,京东宠物就声称要打造50个第一梯队品牌。所谓的第一梯队品牌指的是,这些品牌可以以20%的产品贡献80%以上的销售。京东也会给到品牌全域营销的方式,推动品牌向第一梯队前进。

“目前在京东上,在一年之内月销从零到过百万的品牌数已经远远超过50个了。”接下来在双十一等活动下,这样的扶持还会持续。具体而言,在安心养宠战略升级的京东也进一步推出了打造200个趋势爆品的活动。

通过主打精细化、健康化、智能化三大趋势,京东宠物将会进一步重点打造三大趋势下的200个产品。刘露向36氪透露,目前他们已经制定了双十一的推行计划,包括新商家的培训,新品推广和直播等权益打包等等。

为了满足用户在购物节即时下单的需求,京东还特地在双十一推出了小时达的服务,提升配送的时效。

而从今年双十一的战报来看,相比去年,宠物类目确实也有了成倍的增长。

今年10月20日京东预售开启后,数十个宠物品牌在预售前1小时的销售额就超过去年首日甚至全阶段的销售额,多个品类预售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京东宠物美容电器预售金额同比增长 7503%;猫爬架预售金额同比增长 2908%。

面对尚在早期的宠物市场,今年的布局,是京东宠物战略的一个起点。

“之后除了医疗服务的突破,我们还会在多类服务上去突破,在加强用户教育的做全域全渠道的服务。”

在刘露的构想里,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未来京东宠物可能会把线上的供应链能力做到线下,并自建线下的消费场景。

以宠物医疗为例,刘露告诉36氪,目前宠物线下医疗仅仅只有宠物医院和门店,还没有像宠物药店等线下业态,所以他们未来可能也会利用自己的诊疗资质和线上医生服务能力,去赋能线下的业态。

而之前已经布局的o2o门店,目前已经有上千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京东宠物计划将其拓店至万家。

据《2021年国内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的数据,国内宠物市场未来3年行业复合增速预计可达14.2%,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4456亿元。

在这个未来还会加倍增长的市场里,只有主动引导行业,建立规则的平台,才能吃到最大的红利。

石景山一感染者宠物猫今日解除隔离

关注这只猫咪命运的大量养宠物的市民也关注是否有更具建设性的方案,避免未来发生类似事件。

记者了解到,民间有不少宠物医院、救援组织、动保组织参与宠物安置工作;政府层面曾就“宠物方舱”、携宠隔离、协调转移等开展不同探索。专家指出,如有统一明确的文件或制度对宠物保护进行明确,将为基层执行提供依据。

经7日隔离 小猫今日“出舱”

11月22日,网友“王珊儿”在微博上求助,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将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被告知一同在隔离点的宠物猫将被无害化处理。之后,民间救援组织蓝凌救援队将宠物猫带走,安置于顺义区某宠物隔离点。

记者从蓝凌救援队队长刘胤桐处获悉,经过7天隔离后,猫咪今天被送回。因为主人尚未出舱,猫咪会先交由她的朋友照顾。

对于这只小猫的命运,民间爱心人士一直保持关注。记者在某宠物群看到,已有人分享了小猫将回家的消息,不少人表达了欣慰。

有网友留言关心猫咪未来几天的安全,也有网友希望公布处理流程和救助方联系方式,以便类似情况发生后能及时求救。

民间与官方的多种探索

记者了解到,针对主人隔离或感染后的宠物安置,民间及官方均有过一系列探索。

国内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会长、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朗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参与宠物保护的民间力量包括宠物医院、社会企业、动物保护组织等。

事件发生后,一篇微信文章列出了北京18家可帮助隔离人员安置宠物的医院清单。记者联系了其中一位参与者、北京萌兽动物医院院长张应军,他介绍,海淀区几家动物医院已收了大约100只宠物。他们之前参与的安置工作中,一般将动物分成三个等级,包括主人在封控区、主人成为密接、主人为阳性等,经相关单位同意后,宠物会被分级别安置,“我这个电话基本上没停,很多都是(宠物主人)出于担心咨询,我也让他们不要恐慌。”

官方也曾采取多种安置方案。

有的选择与当地宠物医院合作,如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协调了15家宠物医院提供寄养服务;朝阳区南新园社区的240只宠物也由宠物机构暂养,朝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指导、沟通照顾方案。

有的在集中隔离点专门设置了可携宠物隔离的区域。比如去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允许市民一人居家或和宠物一起隔离,当时一位亲历者告诉记者,隔离点将养宠物的居民安排在一个楼层,小动物中有猫、狗甚至还有鸟。另一位防疫组专家介绍,隔离点中专门安排了兽医值班,并储备了宠物食品。

也有地区由工作人员上门进行“留守”宠物照料。如在成都市高新区,疾控人员曾在上门过程中帮助照顾宠物;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椿树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和兽医志愿者曾一同进行上门照护与看诊工作。

除了社区、街道、区一级的尝试,更高层级的宠物安置行动为深圳市设立的“宠物方舱”。今年3月,深圳市在福田区设立临时“宠物驿站”,由民间医疗集团托管;今年4月,深圳市在光明区设立宠物托管中心,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方舱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犬、猫宠物托管的最大容量为300只。

安置宠物有先例 但尚无明文制度

不论是刘朗、张应军、刘胤桐还是其他接受采访的宠物医院兽医,在谈及宠物安置时都提到,最重要的是获得官方认可,否则宠物转运无法进行。现实是,目前关于宠物安置并无明确的制度和文件规定,各地、各社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石景山区卫健委综合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在回复记者咨询时曾称,以他参与过的转运工作经历,一般的处理方法是,主人如果没有阳性,宠物可以带去隔离点,如果阳性,可以交由家属,或者由社区协调转运安置或喂养,该区曾转运过感染者的宠物。“王珊儿”一事发生后,该委在开会研究时也提到不能对宠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过他也坦承,宠物安置属于防控期间不断完善的人性化举措,没有红头文件。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更新的《集中隔离点设置标准及管理技术指引(第九版)》中,提及集中隔离点所在区防疫指挥部要成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导小组,指定专人统筹协调携宠物隔离等相关工作。但具体如何执行、哪些部门机构参与、若主人感染宠物是否要“无害化”处理等,没有更加细致的文件或规定。

“我相信各级政府会充分考虑宠物主人的需求,但社区的执行是不一致的。主要是没有《动物保护法》明确动物的权利、福利;特殊时期应该有宠物安置的文件,现在也没有公开的方案。”刘朗说,如有统一明确的文件或制度,将为基层执行提供依据。

动保组织呼吁出台安置细则

刘朗认为,启用宠物的安置方案有其必要性。“被封控的人舍弃不了自己的宠物,人和宠物是有情感关系的,(不妥善处理)反而会带来更大麻烦,甚至可能引发矛盾。让人愿意配合是最重要的。”

对于安置宠物会否过多占用防疫资源的疑问,他表示,存在简便、易行的方案。“资源其实是够的,很多诊疗机构愿意伸出援手,只要得到官方的允许。譬如应急状态可以启用一些动物医院只服务封控区的宠物,既能满足需求,也避免了跨区转运的交叉感染风险。这个负担不给到政府,政府可以不出钱,机构也可以正常收费,关键是明确方向。”

在具体的处置方面,他认为,安置宠物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核酸检测,没问题的进行擦拭消杀、转移;如果检出阳性,可以进行宠物隔离,参照香港地区此前的做法,等宠物自然转阴后回到主人身边。

对于宠物会否感染或传播新冠、增加疫情传播风险的问题,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去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答复:“不管是猫还是狗,在人类新冠传染中的地位和风险,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王珊儿”公开求助之后,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它基金”)发出文章,希望由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一份“涉疫宠物安置指导细则”,从“允许涉疫人员转运”“安置宠物”“允许携带宠物一同隔离”到“涉疫人员集中隔离后确诊为阳性,宠物应该如何安置”进行一次系统、详细的指导,从根本上杜绝再次发生各种各样的宠物事件。同时对涉疫社区提出多条建议,如允许留人在家照料、允许专业宠物医院或团队转移安置宠物、允许主人阳性后宠物可转移安置、在证明宠物不再携带病毒后解除隔离等。

而从法律层面,对于扑杀感染者宠物是否合法的问题,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它基金”监事孙海阳曾表示,宠物不是野生动物,也不在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家畜家禽目录中,不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中提到的“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传染病流行时扑杀动物”规定,扑杀宠物不符合法律规定。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