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29
近年来,随着。睐青的者好爱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鱼,而观赏鱼因为其美丽的姿态和独特的颜色,越来越受到宠物爱好者的青睐。
为了购买更加特别和罕见的鱼类,很多鱼友会选择到远处购买或者远途网购,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心血,但是回家后往往出现鱼病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还有一位鱼友反应,。掉退要否自己购买的观赏鱼眼睛有问题,正在考虑是否要退掉。
如果发现购买的观赏鱼有病,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向卖家反映,让其退款或换货。
很多良心商家会告诉我们在接到货物的第一时间,如何去拍摄视频或者拍照,便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宠物商店都会有关于退、换货的规定,建议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再者就是:
我们在购买时也要仔细观察鱼是否活泼、体色状态是否正常、各个鱼鳍有无残缺或者眼睛残疾、缺失,有必要的可以看看观赏鱼的摄食状态,是否生龙活虎,根本不怕人等问题。
一些好的卖家, 也会及时提供免费治疗的药物和饲养建议,让我们的鱼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如果我们无法退换,那么可能就需要及时治疗某些病鱼。
但是有些观赏鱼因为各种不适应症出现一些小状况,可以不必下药治疗,只需安心静养即可。
而常见的鱼病,有水霉病、白点病、溃疡病、肠炎等,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病症分别进行治疗。
可以到当地的观赏鱼店购买药物对鱼进行治疗,或者直接询问卖家,这种病应该怎么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因为大部分卖家,对于自己的观赏鱼状况是最熟悉的。
但治疗前务必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剂量使用,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我们 要保证鱼缸的日常清洁和水质的监控,做好水温的调节,以及提供足够的光照。
特别是对于刚买回来的鱼,建议将鱼先观察一段时间,隔离在一个小缸中,以观察其是否有病症。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爱护自己的宠物,选择合适的鱼食,按时进行饲养,避免因不当的饲养导致鱼的不适或死亡。
如果我们购买的观赏鱼有病,不要惊慌,严重的应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影响其健康成长。
对于较轻微的病症,也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对于我们买家而言,在选择卖家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最大限度的避免购买到有病的观赏鱼,科学饲养才是我们做好宠物饲养的重点。
因为观赏鱼不是其他宠物,仅仅一个打包运输退回原地,对于很多新手来说,那就是一个难题,所以选鱼就成了重中之重。
再就是最后一点,先从简单易养的品种养起,不要总想去挑战一些高端而又难养的品种,某些高端品种本身毛病就多,还经不起折腾、适应能力也差。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难躲的宠物看病“刺客”
“现在给猫狗看病比给人看病贵多了。”北京张先生家1岁多的柴犬名叫斯诺,前段时间突然呕吐、便血不止,因为着急,他带着小狗前往家附近的连锁宠物医院就医,挂号、抽血、留便、PCR,一通检查下来花费1100元,确诊“细小”。
检查费只是“冰山一角”。医生介绍,“细小”全称犬细小病毒,是犬类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你不管它肯定就死,救了也不一定能活”。检查后,张先生的狗需要住院输液,每天具体用药花费在1000元至2000元。最终,小狗住院五天治疗超6000元,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高昂的治疗价格和密密麻麻的收费清单让张先生疲于核对。权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成年柴犬治疗用较好的药,每天住院花费也不超千元。
图片来源:视觉国内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宠物医院”为关键词进行查询,截至发稿,相关投诉已多达1484件,宠物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度医疗及误诊、到店虚加价格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国联证券统计显示,给宠物看一次病,手术费平均在5000元以上。
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发现,在网友晒出的看病“刺客”清单中,“‘毛孩子’看病1000元起”“一开刀就要5000元”等分享,刺痛宠物主的神经。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以猫主的身份走访多家连锁宠物医院。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一家连锁宠物医院,服务人员向带猫来洗澡的记者推销体检服务,记者随即询价发现,该宠物医院价目表“未更新”,许多项目标价与实际不符。面对价格不透明的质疑,服务人员甩锅“问医生”,并表示药品需要随时更新,“价格公示做不到”。
在与多家宠物医院医生沟通时,记者发现“因宠物不会说话”,几乎所有医生都主动提出要先做全身体检,就诊流程不透明、诊疗收费不透明、用药价格不透明等现象较为普遍。以猫咪骨折“内固定”手术为例,有的医院报价8000元,有的报价3000元,差距很大。 给宠物拍个CT也动辄收费上千元。
诸多不透明给本就不对等的宠物就医环节埋下安全隐患。北京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猫生病,医生说需要吃动物消炎药“速诺”,“吃两周才会痊愈”,就给开了28颗,共420元。“药贵、检查贵,医生一股脑开检查,可是有什么办法,还是要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宠物主抱着“为了看好病”的心态,为宠物看病买单,部分宠物医院甚至拿看病做筹码以此敛财。“90后”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猫咪因尿闭在亦庄某宠物医院治疗,第一天就被签免责协议,每天输液近千元,花光所有积蓄后她拒绝再续费,医院要求她签署弃养协议,“钱也花了,猫也没了”。
部分宠物主告诉记者,部分宠物殡葬公司与宠物医院强绑定,也存在价格乱象。记者随即联系一家宠物殡葬公司,5千克的宠物单炉火化标价800元,而相同类型的宠物火化在另一家公司标价299元。该宠物火化殡葬服务中心店主介绍,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价格不透明,各家价格比较混乱。
井喷增长下发展“阵痛”显现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城镇犬猫数量将达12307万只。《2022年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宠物诊疗机构数量达19930家,宠物医疗市场规模约675亿元,并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一边是“它经济”欣欣向荣,一边却是宠物看病难、看病贵。
从发展脉络分析,一位从事动物医学30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动物医学经历20世纪80年代“机械替代牲畜”低潮期,20世纪90年代“城市限养”动荡期,尤其是2013年资本进入后连锁经营飞速扩张,一改以前“夫妻店”模式,大大小小的宠物医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逐渐形成新瑞派、瑞鹏、瑞辰三足鼎立。
资本的扩张发展,也给兽医行业带来利好。国内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副院长李格宾介绍,行业高素质人才缺口非常大,毕业生现“抢人潮”,许多同学还没毕业就已被预订;招生端同样火热,五年制本科近年来的招生分数逐年升高,大学二年级转专业招录比达到10选1。
资本是把“双刃剑”,带来行业变革的也导致了盈利优先、兽药滞后、兽医培养“揠苗助长”等发展阵痛。
业内人士介绍,培养一名高素质的兽医人才,需要本科五年、临床三年,倘若出国深造, 三至五年时间,而目前我国执业兽医缺口在30万人,故两年临床的执照医生就上手术台、刚入职的实习医生就代开处方的问题时有发生。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12.27%的消费者称遇到过医生缺乏资质的问题,部分诊所还存在医生无证的情况。
盈利重压也导致“快消理念”风靡。一位连锁医院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早会都要汇报营业额,门店间每月都有评比,医生薪水计算方式也有完整的KPI,手术开单、药物金额、邀约客户、检查比例等都在细化考核明目内;有的医院扩张过快,高薪挖人后付不起医生工资,造成过度竞争;而以快速盈利为目标的“快消理念”,逐渐背离“医者仁心”的初心,导致许多优秀临床人才平均待两年受不了就会离职。
业绩要求下,行业“院快药慢”矛盾突出。在宠物医院,检查费用往往比治疗费用高。业内人士坦言,宠物医疗设备价格高、使用率低且没有医保支持,导致分摊成本较大,而近年来随着宠物医院迅速扩张,门店“跟风式”添置医疗设备,带来资源浪费,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近年来,宠物医院频频因“人药兽用”被监管部门处罚。以北京市西城区卫健委公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为例,仅2023年1月至今就已有12起,萌兽天桥、美联众、博望、宠爱等宠物医院均在近年被行政处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人药兽用”价格低、利润可观,部分宠物诊疗机构将人用药用于动物诊疗活动,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规定。部分兽医告诉记者,抛开价格因素外,我国兽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以宠物肿瘤治疗为例,目前仍有许多临床急需药物缺失,医生时常面临“治与不治”的考验。
业内建议加大宠物医疗政策监管力度
针对宠物医院乱象,早在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北京等全国20个城市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集中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宠物诊疗机构672家,执法人员发现存在诊疗项目及价格公示位置不明显、漏标个别宠物用品价格等情况,并对构成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累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5件,罚没退金额29615元。
记者了解到,由于宠物医疗收费未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即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也 尊重市场定价,寄希望于通过供求关系等市场化手段来实现自发调节。
国内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副院长孙艳争认为,面对消费者质疑频发的宠物诊疗市场,加强宠物医疗市场监管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市场自发调节要严格遵守《动物诊疗结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从业人员要树牢依法守法从事宠物诊疗的意识;另一方面,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要跟上,加大宠物诊疗全环节透明度和公开性,杜绝诱导消费,让医生在手术、检查、用药时,回归医者初心。
国内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宠物服务纠纷消费者举证难是主要问题,涉及繁育、清洁、医疗、寄养等内容。中消协公开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宠物服务、售后等相关规定,加强对相关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受访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应区分伴侣宠物和畜禽经济动物,推动伴侣宠物保护立法;相关部门应探索用制度规范动物诊疗项目定价标准;建立红黑榜制度,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布动物诊疗机构红黑榜,促进宠物医疗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记者 陈旭 王艳刚 北京报道 参与采写:刘珺菲)
来源:经济参考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