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49 33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实习靖张 生 张靖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与千年前的陆游一样,如今的我们也难以抵挡宠物的诱惑。只 快乐背后亦有苦恼:养宠人需要为宠物的衣食住行付出真金白银,尤其是爱宠生病后产生的高昂医疗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宠物看病比人贵”早已成为养宠。竟究探一构人士的共识。《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看病贵”成为养宠最突出的痛点。对消费者来说,宠物保险究竟是能帮忙“捂紧钱包”的有效工具,还是又一笔明码标价的“智商税”?深晚记者走访多家相关机构一探究竟。
“给猫检查一次,比我看病一年还贵”
“去一趟医院,我的钱包就缩水了。”
收到宠物检查的账单后,许女士无奈地感叹。上周,她带着突然站立不稳的宠物猫到医院检查。“给一条腿拍片要800元,做一次核磁共振要1500元……这次看病总共花了5500元,这还只是检查费。给猫检查一次,比我自己看病一年还费钱。”她抱怨道。
与许女士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龙华区某宠物医院医师向深晚记者透露,“从临床试验到最终量产,一款兽用新药需要研发数年,投入费用高达几百万元,市场需求量也不像人用药那么大,自然价格就上去了。”
据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宠物就医已经相当普遍。过去一年全国有过就医经历的宠物占比超过了55%,其中就医2至3次的达到25%,4至5次占到了10%。据京东金融统计,我国单只宠物犬就医的年平均花费为1557.2元,单只宠物猫为1446.1元。
宠物诊疗支出占比还在不断增长。《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从宠物消费结构来看,各细分品类中,该项支出增长6.2%,是消费增速最快的品类。深晚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宠物看病”,发现不少网友抱怨给宠物看病动辄花费上千元。
考虑到宠物健康状况不佳,又发现自家附近有某企业宠物保险定点医院,许女士购入了一年保费799元的保险。该产品每次最多可赔付2500元,在定点医院就诊可赔付60%,非定点40%。她觉得这个赔付额度已经足够,而且“买保险还附赠驱虫和疫苗,很划算”。 她认为理赔过程不算麻烦:“如果是去定点医院的话, 向医生拿发票、药品清单、病历表,再拍摄宠物的鼻孔,以及宠物治疗过程中的照片。”
“宠物保险是一定要买的”,宠物猫得病后,许女士向身边养猫的朋友建议道,“不病不要紧,病起来真的太费钱了。”
宠物医院纷纷推出“类保险”服务
宠物保险在功能上类似人的医保——在宠物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偿付宠物主一定费用,在其性质上则属于财产保险。近年来,多家传统保险公司纷纷进军宠物保险领域,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入局,推出多款宠物保险产品。 国内市场上的宠物保险种类主要是宠物责任保险与宠物医疗保险。
从《2019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来看,肯定宠物医保必要性的消费者甚至还未过半。数据显示,消费者中62%不了解产品,40.7%不知如何挑选。 保费高、性价比低、条款严苛等也成为消费者拒绝的理由。
在宠物保险这一细分领域中,宠物医疗企业近年来自行推出的“类保险”服务也成了众多保险公司的有力竞争对手。记者实地走访某集团旗下的宠物医院时发现,携带宠物前来驱虫、打疫苗的消费者中有不少人使用该集团推出的“健康保障卡”结账。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办理该卡可以享受多项服务,一类是免费服务,如每月一次的驱虫和每年一针的狂犬疫苗;另一类是打折服务,医疗处置和药品分别打6折和7折。该医院工作人员还介绍:“这与宠物保险不同,不需要提交资料走流程,直接就能打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与市面上某些宠物保险不同,“健康保障卡”没有单笔限额,“感觉还挺好的”。
部分消费者对宠物保险仍持观望态度。家中养有两只猫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购买宠物保险并不值得,因为“买保险的钱都够用来看病了,并且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赔”。她坦言:“花这笔钱还不如给猫买罐头。”在南山区桃园路经营猫咖的王先生也认为没有购买的必要。他介绍道,猫中肠胃较差的以布偶猫居多,“我给猫喂比较好的粮食和药,零食也是水煮的鸡胸肉,所以基本上很少生病。”
宠物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亟需规范
《2020年国内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去年全国城镇宠物数量首次突破1亿只,宠物保险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多位养宠人士向深晚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宠物保险存在诸多问题,但他们仍愿意为爱宠购买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律师志愿团副团长陈伟表示,随着宠物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保险一般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而宠物保险到底属于哪个类型,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如出现保险公司拒赔、少赔等情况,消费者也需要一个明确的投诉渠道和方式,让纠纷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他们的诉求。”陈伟表示,对商业机构来说,应在《保险法》的框架之内合理设定宠物保险的险种,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投保人的合法保险权益。
陈伟认为商业机构还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陈伟提示:“通常宠物保险公司会以申明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不承担责任,如该申明免除了保险公司的相关义务,而加重了消费者责任的话,那么应该是无效的。”
来源: 深圳晚报
近年来,众多宠物保险上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面临着诸多投诉。日前,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上输入“宠物保险”关键词,显示共有351条投诉,不少集中在理赔环节,有些消费者反映,宠物保险设置免赔额、单次赔付限制等条款,使得产品并不能满足需求。部分消费者还认为,宠物医疗险存在实用性不强、保额虚高等问题。宠物主洋洋(化名)对记者吐槽:“买宠物医疗险的初衷本就为了应对猫狗看病时高昂的医疗费用,但这类保险却未能解决相关问题。”
宠物保险行业其实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张宠物保单是1924年由瑞典对一条宠物狗签出的保险。当前,在欧美国家,宠物保险发展得较为完善,瑞典的宠物保险覆盖率为40%,英国为25%。在亚洲,日本保险机构提供的宠物保险业务,能为符合年龄要求的宠物负担最高90%的医疗费,养宠人会在购买宠物时一起买保险。
在我国,宠物医疗险出现的时间不久,这个行业始终不温不火,国内整体的宠物保险覆盖率小于1%,相关保险公司也基本处于赔钱状态。而在前两天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某网络投诉平台整理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宠物医疗也赫然在列。
宠物保险和宠物医疗本应是扣得极紧的消费链两端。消费链这一端,据《2022年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宠物诊疗市场规模约675亿人民币,然而另一端的宠物医疗市场几乎处于雏形阶段,缺口巨大、乱象较多。
一方面,宠物医疗行业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加上宠物无法表达,就诊时只能依靠各种检查找出病因,原因叠加,就导致宠物就医费用很高,故而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理赔要求也相应较高,这就导致很多养宠人觉得保费偏高,不愿意购买。
另一方面,给人上保险,受益人的身份十分清晰,而宠物保险不同,很多宠物的毛色、长相极为相似,仅凭肉眼难以判断就诊的宠物是否为投保的宠物,于是,就有人利用这一漏洞骗保。有些养了多只宠物的养宠人只买一份保险,几只宠物看病时轮流使用。还有的养宠人和宠物医院联合起来,故意给宠物开高剂量的药,来获得较高的赔偿。获得理赔后,两者“分赃”。更有甚者,利用漏洞故意打伤宠物,或者给宠物食用有害的食物,恶意骗取理赔金。由于骗保问题严重,所以,国内提供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设置的保险金额都不高,保额高的也都设定了较高的免赔额。这样一来,就让养宠人觉得性价比不高。用户对此不买账,保险公司的体量就做不起来。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把宠物保险行业发展好一举多得,它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要让宠物保险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整个宠物行业规范市场秩序。
从源头上,应规范宠物的繁殖、买卖、赠与等流通环节,可使用注射识别芯片等方式锁定宠物个体身份,这一方面能减少遗弃宠物的现象发生,一方面也能解决宠物医疗的身份识别困难,容易遭遇骗保的问题。在宠物诊疗环节,需加强对宠物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监管,提升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完善科学定价、价格透明的价格管理制度。
保险企业自身也应该在产品设计上更加规范精确,以符合用户需求。并规范理赔流程,保证市场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相应加大监管力度。(周威)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