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百科

宠物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百科 >

鹦鹉鱼病态絮状物处理攻略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3-23 00:15 11


鹦鹉鱼病态絮状物处理攻略

一、鹦鹉鱼头上长鼓包,是品种特点还是病态?

亲爱的鱼友们,你们家的鹦鹉鱼头顶上是不是也长了个鼓包呢?别慌,这可能是品种特点,也可能是病态。比如,血鹦鹉的变种金刚鹦鹉,头顶就有个肉瘤隆起,这是它们的特色之一。但如果你发现鱼头顶的包是畸形的、不对称的,那可能就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病态了。

二、治疗鹦鹉鱼身上白点病,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治疗鹦鹉鱼身上的白点病,其实有很多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比如,提高水温到30度,对鹦鹉鱼来说,这个温度本身就是最佳饲养水温,没有安全风险。还有,用百万分之二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2ppm的浓度其实是很低的,即使是20 ppm的浓度,只浸泡半小时也是不会有伤害的。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将饲养水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也是防治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鹦鹉鱼常见三种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你了解吗?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

鹦鹉鱼病态絮状物处理攻略

  • 病态表现:精神不振、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尾鳍、背鳍或不伸展、食欲不振、体表颜色不鲜艳、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
  • 发现病鱼的措施: 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四、急求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和鱼病的防治

鹦鹉鱼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由于它是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种,所以雄性血鹦鹉是不具备生殖能力的。鱼卵的染色体也就无法整齐配对,所以胚胎不能发育成为仔鱼。用雄性的火口、红魔鬼为鹦鹉卵受精,理论上是应该可以的。有些雌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鹦鹉鱼在仔鱼时期并不具有成年鹦鹉的形态,三周后仔鱼的外型才会逐渐变化:头部隆起,身体变圆,体色也由黑变灰再慢慢变红。寿命可达4~5年,但3令以后的鹦鹉鱼生理机能就会出现衰老症状,失去观赏和商品价值。

五、常见疾病:肤霉病、白点病、寄生虫感染

1.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治疗方法: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

2.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3. 寄生虫感染:治疗方法:用百万分之五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 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